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 你知道嗎?
2021-02-20 20:22 來源:央廣網 責編:覃子喻
- 摘要:
- 上世紀70年代,“書法體”首度引入印刷字體,首先選中的就是當時很受百姓喜歡、適合做店招和刷標語的“新魏體”,并確定找書法家來寫字模。為了找到合適的書寫者,陳其瑞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看路兩旁的店招。直到今天,陳其瑞仍然喜歡看店招。盡管很少有人知道字體背后的設計者,但他覺得,在那些字體里可以感受到當年辛勤工作的意義。
【CPP114】訊:用手機發微信、翻開書本閱讀……當一個個漢字如同空氣一般出現在你眼前時,你可曾想過,這些字體是由誰設計出來的?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今天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里誕生的。
弄堂口的門牌已改造一新,顯示“印研工坊”始于1956年。新中國成立后在上海建立的專業印刷科研機構——上海市印刷工業公司試驗室駐扎在這里,1961年8月改為上海印刷研究所,1965年更名為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去年,上海印刷集團和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印研工坊”園區改建完成,搬回新閘路1209弄60號。
新改建后的“印研工坊”園區處處可見對印刷文化、字體文化的展示。面向市民開放的“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分“字體館”與“非遺館”,在此可一覽漢字印刷體的源流與發展。
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兩個“源頭”
何以能稱“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新閘路的這處小樓里,找得到兩個“源頭”。
其一是新中國的印刷字體源頭。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漢字字體、字形雜亂,異體、變體混合使用,嚴重影響印刷質量和閱讀效果,更導致我國參加國際書籍裝幀博覽評比無功而返。1959年,文化部召開會議指導上海率先進行“印刷字體改革”,以印研所為基地,集聚了滬上美術創意有功力、書寫正楷有造詣、雕刻字模有經驗的三股人才,成立50多人組成的字體研究室。于是,字體設計師這一職業,從1960年開始在中國創立。
印研所字體研究室的設計人員耗時5年,相繼完成宋、黑、楷、仿四種常用印刷字體的創寫設計,總計8萬字,分別用于印刷新版橫排本《毛澤東選集》《辭!贰稘h語大字典》及政經科教圖書、期刊雜志和中小學課本,我國出版物和印刷品面貌就此煥然一新。在創作的同時,設計人員還根據標準化、規范化的筆形、字形編制出《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報經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審核通過,成為我國印刷漢字模板,為新中國推廣簡化字和漢字使用的規范化作出重要貢獻。
其二是漢字印刷字體的數字化發展始于此。上世紀80年代,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將宋、黑、楷、仿四大品種的專用字稿作為與英國蒙諾公司合資的投資,首次購進國際先進的激光照排設備,后又將這四種字體的原始字稿復印無償提供國家“748”工程、“漢字信息處理”重大項目。這些字體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結合,成為發明“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相排字技術”的原創母體,之后普遍進入海內外漢字字庫,派生出千姿百態的后代字體。
2009年,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申報的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