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谫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出版界盲目跟風 遍地“舌尖”沒創意

2012-06-26 15:42 來源:上海青年報 責編:王岑

摘要:
當光明日報出版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舌尖上的中國》同名落地書版權時,他們卻發現,書架上已是滿世界“舌尖”迎候在那里了。這讓很多讀者迷失在“舌尖”里,不知所措。已有業內人士對此現狀感到憂心,因為過度消費“舌尖”,正再一次暴露了出版界獨創力缺乏的現實。
  【CPP114】訊:當光明日報出版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舌尖上的中國》同名落地書版權時,他們卻發現,書架上已是滿世界“舌尖”迎候在那里了。這讓很多讀者迷失在“舌尖”里,不知所措。已有業內人士對此現狀感到憂心,因為過度消費“舌尖”,正再一次暴露了出版界獨創力缺乏的現實。
  
  怪相:遍地“舌尖”,讀者莫衷一是
  
  盡管光明日報出版社從5月31日拿到《舌尖上的中國》的解說詞,到6月11日就下廠開印,前后只用10天時間,可謂神速,但這本正統“舌尖”,仍不得不面對遍地“舌尖”的局面。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書市中的“舌尖家族”可謂門庭興旺,《舌尖上的故鄉》講的故鄉菜肴之味,《舌尖上城市的味道》講的是各地美食,《舌尖上的大宋風華》更將視野推到幾百年前,討論的大宋美食。“舌尖”琳瑯滿目,一時間讓人產生錯覺,似乎談吃的圖書都可以叫“舌尖”。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在光明社版《舌尖上的中國》上市之前,書店里已有一本同名圖書在銷售。記者注意到,中國青年出版社版《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同樣用的也是素色的封面,但內容與那部紀錄片完全沒有關系,收錄的只是梁實秋、汪曾祺、王世襄、蔡瀾等名人談吃的文章而已。遍地“舌尖”也讓讀者飽受莫衷一是之苦。
  
  有位讀者在網上買了一本中青社版《舌尖上的中國》,便在留言里大呼上當。據了解,光明社版《舌尖上的中國》各地書店的訂購數雖然已達30萬冊,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書架上遍地“舌尖”的局面,必定會“稀釋”正統“舌尖”的影響力,最終影響銷量。
  
  探究:過度使用讓獨創“爛掉”
  
  據悉,“舌尖上的中國”沒有申請商標,因此理論上這個名字誰都可以用。中國青年出版社有關人士昨天告訴記者,其實他們的《舌尖上的中國》2006年就出版了,是他們“舌尖在先”,而此次再版也確有借助紀錄片影響的考慮。
  
  記者將新舊版本封面加以對比,發現新版的封面不僅改變了顏色,“舌尖上的中國”幾個字也被印得格外醒目,“舌尖”儼然成了一塊重要招牌。其他一些論吃的書,其實在舊版時還是別的名字,紀錄片大熱之后,便迅速一律改叫“舌尖”,這也正是光明社版《舌尖上的中國》來晚了的原因。
  
  也因為如此,在過去幾個星期內,“舌尖”因被過度使用,已大大讓人感到審美疲勞。“一個再妙的書名,如果出版社一窩蜂地使用,也會難免讓讀者覺得掉價不少,最終會影響每一種書的銷量。”資深出版人李德明昨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
  
  李德明補充道,遍地“舌尖”,正透出一些出版社獨創力的虛弱,“現在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個書名流行了,大家就會拼命使用這個書名,而過度消費的結果是,這個書名完全被用爛,變得毫無價值可言。由于沒有獨創力,出版社只能跟風,而沒有開風氣之先的勇氣和能力。”
  
  在過去幾年間,因《明朝那些事兒》而火的“那些事兒”體,因《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而火的“玩意兒體”,以及因《盜墓筆記》而火的“盜墓”體,已經因為被過度使用,而徹底“爛”掉。李德明認為,如不加以克制,“舌尖”體恐很快便步其后塵。
  
分享到: 下一篇:福建鴻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